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胡航宇)5月27日,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二期正式運行暨科技成果發布會舉行,聚焦長江上游重要特色物種油菜、馬鈴薯、柑橘、茶樹等,6個二期種質創制團隊正式入駐運行。至此,入駐該中心的種質創制團隊達到9個。
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由西南大學與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協同共建,是聚焦生物育種戰略服務國家種業振興的重要育種創新平臺。2022年1月,首期遴選的家蠶、楊樹、青蒿3個團隊入駐運行。經過兩年來的建設和運行,中心現已形成4.5萬平方米的科研用房,組建了近200人的科研團隊,攻克了一批創制育種關鍵技術,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新創種質素材1700余份,部分成果已進入轉化階段,培育的新品種推廣面積達2.5萬余畝。中心獲得教育部種質創新科技專項支持、獲批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獲批建設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成為支撐服務全國育種創新五大專業化平臺之一。
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介紹,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二期正式運行后,將持續開展種質創制與利用,研發種質創制關鍵的核心技術,通過規?;?、工程化、智能化的創制手段,打好“組合拳”,鍛造“中國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生物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心將秉持“合作共建、開發共享、創新引領、協同共贏”的發展理念,聚力打造開放性科研平臺,強化校地校企合作,聯合攻關,著力打通產學研用全過程鏈條,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努力把中心建設成為西部(重慶)科學城科技人才集聚地,科技創新發源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pp600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