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小偉 高毅哲)近日,第一屆中國體育運動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中華預防醫學會體育運動與健康分會承辦。大會以“體醫融合,健康運動”為主題,旨在聚焦體育運動與健康領域科學問題,交流研究成果,分享實踐經驗,探討優化策略,促進體育運動和健康的理論與實踐結合,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穎川、北京市教委一級巡視員王定東、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何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馮子健主持開幕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李斌在講話中指出,健康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是推動體育和衛生健康兩個領域同道相向而行的重要力量,作為我國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領域最大的科技社團,中華預防醫學會要與體育系統的同道們一起深入合作,共同探索體醫融合的實踐路徑。學會策劃創辦中國體育運動與健康大會這一品牌學術會議,將充分發揮學會專家資源薈萃、跨學科融合的優勢,搭建起促進體育和醫學交流合作的平臺,架設起科技工作者、政府、企業、公眾之間的橋梁,切實推動體醫融合。李斌勉勵中華預防醫學會以本次大會為新的起點,繼續大力推動聯合研究,積累形成體育運動與醫學大數據庫,為開發我國運動處方提供科學依據;試點創新探索集科學健身、運動營養、傷病防護、心理調試為一體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用更豐富的運動體驗推動更廣泛的健康運動;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動員、個人參與、共建共享的原則,推動完善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協同和聯動機制,積極拓展科學健身科普覆蓋,帶動提升全民科學健身素養不斷提升,強化運動指導和人才隊伍培養,為常見健康問題的人群、特殊體質的人群提供優質個體化科學鍛煉方案和運動指導。李斌倡議體育與醫學界同道共同攜手,以務實行動助力我國體育事業與健康事業繁榮發展,為建設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穎川在致辭中強調,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途徑,希望以本次大會為契機,促進體育與醫學領域的跨學科交流,進一步推進體醫融合理論、科技和實踐創新,著力破解科學健身、運動損傷與康復等領域的瓶頸問題,推動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實現躍升。
北京市教委一級巡視員王定東在致辭中鼓勵首都體育學院,要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平臺和人才優勢,繼續發揮好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育改革項目牽頭單位作用,為推動學校體育改革和“健康北京”建設做出獨特貢獻。
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何明表示,首都體育學院作為一所高水平特色型體育大學,在全國體育院校中首創提出體醫工融合創新發展,建成全國首個運動訓練場館與科技創新平臺智能互聯的“體醫工融合高精尖創新中心”,為服務競技體育、大眾健康、學校體育打造技術應用示范平臺。
在大會主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以“體醫融合健康運動,健康工作50年”為題發表了視頻講話,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作了題為“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主旨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中國工程院院士田偉、王辰,首都體育學院教授鐘秉樞分別圍繞身體活動與健康的理論實踐、體育運動與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體育運動預防腰痛疾病、體醫融合的意義與途徑、體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等主題分享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郭建軍、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海鷹、中華預防醫學會兒少衛生分會主任委員馬軍等4位專家分別圍繞體醫融合的現況與前景、體醫融合創新人才培養、中國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防控及脊柱健康管理、中國青少年體質與健康等主題作了大會發言。發言環節由首都體育學院院長張霞主持。
據悉,大會設置11個分會場,來自全國醫學和體育領域的15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兒童青少年和女性健康與體育運動、呼吸及心血管健康與體育運動、中國傳統體育身心健康等主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就我國體醫融合事業發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開展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研討,為體醫融合事業發展提供強勁的科技助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pp6002.com All Rights Reserved.